文章摘要:黑龙江:黑龙江省哈尔滨双城市积极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研究出台多项优惠政策,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取得显著成效。······
黑龙江:黑龙江省哈尔滨双城市积极落实《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研究出台多项优惠政策,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取得显著成效。
针对学生、家长、社会甚至部分学校和教师对职业教育存在着不了解甚至偏见,造成职业教育招生难的现实问题,双城市采取统筹招生录取的方法,对普通高中严格执行生源分配计划,落实“三限”政策,实行一次性录取不再补录;对职业高中实行春、秋两季敞门招生的优惠政策,多次录取;严禁普通高中招收死档生、无学籍生、已经被职业学校录取的学生。同时出台招生奖励政策,与各校签订中职招生目标责任状,把职业教育招生列入学校的综合考核指标,与年度工作目标挂钩,根据任务完成情况进行奖惩。既有效控制了初中学生的辍学,又促进职业教育招生。
同时双城市加大宣传引导,去年分别派人前往北京、天津、上海、青岛、烟台、大连等地,深入学校毕业生工作的企业,采访就业学生,制成反映学生就业真实情况的专题片,发放到各初中学校毕业生手中。学校还组织了由学校领导、就业学生代表为成员的宣讲团,深入到全市37所初中进行巡回宣讲。宣讲发展职业教育的方针政策,帮助学生和家长分析当前就业形势,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还通过电视台和城乡客车车载视频发布招生广告;出动宣传车,跟随农村大集或到各村农家店发放简章,寻找招生对象。与学生家长面对面的沟通交流,当场解疑答惑,引导学生和家长转变观念,到中职就读。
双城市各所中职学校统一印制了招生宣传提纲,下发给每位教师。成立6个招生工作小组,由一名中层领导牵头,包乡包村,走家串户,深入到学生家中,有针对性地做好宣传动员工作。另外,学校还下达招生指标,要求招生工作领导小组成员每人完成6个招生指标,一般教师每人完成2个招生指标,并根据完成情况兑现奖惩。
双城市还根据市场需求和地方经济发展经济需要,科学的调整了专业设置,开展联合办学。在较大限度招收应届初中毕业生的基础上,双城市职教中心不断创新办学模式,推广“士兵中职学历班”、“待业青年中职班”等。积极争取人社、民政、农业、工会、共青团、妇联等部门的支持,动员和组织农村青年、农民工、下岗失业人员、退役士兵等到职业学校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再就业培训、和创业培训。对这些人员不限学历、不限性别,注册后凡是全日制学历教育的按助学金资助办法,对他们给以资助。今年春季招生,职教中心预计招收全日制入校学生360人;在农村中学设置分校,招收学生可实现200人。双城市还计划从今年秋季开始,农村高中不再招收普高生,完全招收职高生。全市将力争在2至3年内实现职普比例大体相当。
青海:为认真做好5月份省人大常委会会议有关议题准备工作,3月31日至4月1日,以常委会副主任刘春耀为组长,教科文卫委员会主任委员潘振成为副组长,部分常委会委员、教科文卫委员会办公室及省教育厅相关人员组成专题调研组,对全省职业教育工作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组到西宁市第一职业学校、西宁世纪职业技术学校、省工业职业技术学校、青海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等职校,实地察看了办学条件和实训基地建设,观摩了部分实训课堂教学活动,先后听取了西宁市及湟中、湟源、大通县政府,省教育厅、发改委、财政厅、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农牧厅、审计厅关于职业教育工作情况的汇报,召开了6次座谈会,详细了解全省职业教育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探讨解决制约职业教育发展的思路及对策。
通过调研,大家认为,“十一五”期间全省职业教育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下,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加大职业教育基础建设,深化职业教育改革,调整优化学校和专业布局,积极扩大职业学校招生,狠抓教师队伍建设,全省职业教育工作步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截止目前,全省有各类中等职业学校40所,在校生79105人,教职工3061人,其中专任教师2444人;独立设置的高等职业学院5所,在校生13619人,中职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0%以上。“十一五”期间,全省累计投入16.8亿元用于重点示范职业院校建设和实训基地建设,极大地改善了一批职业学校的办学条件。认真落实贫困生资助政策,保障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培养了一批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技能型实用人才。逐步建立和完善了职业培训管理运行机制,开展了面向企业、农村、未就业大学生的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千方百计提高劳动者素质。加大财政投入,强化职业学校教师继续教育和培训工作,聘请专业技术人员担任专业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缓解了职业教育专业教师普遍不足的矛盾,提高了教学质量。创新体制机制,优化专业结构,加强合作办学和产教融合,切实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和学生就业质量,为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肯定全省职业教育工作的同时,针对目前存在的管理体制不顺、校舍不足、实训设备短缺、教师队伍数量不足和质量不高等问题,建议省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进一步加大调研力度,全面了解和掌握全省各级各类职业学校发展状况,认真分析和查找影响职业教育发展的症结,坚持市场导向,以解决民生、促进就业为根本任务,制定出符合省情实际的职业教育发展规划。
刘春耀副主任指出,今年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坚持把促进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位置,健全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相结合的机制,创造平等就业机会,提高就业质量,努力实现充分就业。如何实现这样的目标与任务,我认为就是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切实提高劳动者素质,把人口压力转变为人力资源优势,增强发展竞争力。要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推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城乡统筹发展,促进社会就业的关键举措。省人大常委会紧紧围绕全省工作大局,把听取和审议省政府关于职业教育发展情况的专项报告列为今年监督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目的就是通过审议专项报告,监督和支持政府进一步推进职业教育发展,提高劳动者素质,扩大社会就业,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为创建和谐富裕文明新青海作出努力。
刘春耀副主任强调,“十二五”规划提出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着力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我省职业教育经过多年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奉献了力量。但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我们的职业教育仍然处于创业发展阶段,还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在今后一个时期,要把加快促进职业教育发展作为保民生、促发展、促和谐的重中之重,坚持以市场需求和就业为导向,进一步扩大职业学校招生规模。坚持深化改革,打破部门、行业和学校界限,整合优化教育资源,实行规模化、集团化办学,切实提高办学质量。坚持推动职业学院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办学,立足自身优势,办出特色和品牌,加强产教融合,围绕产业需求调整专业设置,推动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坚持转变政府职能,加强统筹规划和协调服务,建立和完善促进职业教育健康持续发展的政策保障体系,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为中国烹饪教育知名品牌的新东方烹饪学校一直走在职业教育的前沿,座落于泉城济南的山东新东方烹饪学校为学厨师的同学们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为培养优秀的烹饪人才,为山东、为做着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