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新东方烹饪学院
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学校新闻 > 行业新闻 > 专家谈:让中国菜香飘世界-

专家谈:让中国菜香飘世界-

来源: 编辑:山东新东方烹饪学院   时间:2010-11 点击:
文章摘要:国外学生到中国或在本国、本地区学习华文,主要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对有五千年悠久灿烂的中华文化的憧憬;二是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引起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关注。学生们想通过学习华文,为将来更好地与中国打交道、做生意打下基······

      国外学生到中国或在本国、本地区学习华文,主要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对有五千年悠久灿烂的中华文化的憧憬;二是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引起世界各个和地区关注。学生们想通过学习华文,为将来更好地与中国打交道、做生意打下基础。
       我国在海外华文教育中,始终十分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但对中华文化的瑰宝之一的烹饪饮食文化的教育,似乎还重视得不够。事实上,中华烹饪饮食文化在世界各个和地区有着广泛的影响,有些人甚至是崇拜的如痴如醉。中华烹饪饮食文化在世界上影响之深、之广,这是我们生活在“此山中人”所想像不到的。华侨(华人)学生身临多元文化的交汇点,面临秉承民族文化和兼收他族文明的思考。因此,很有必要让他们好好地了解中华烹饪饮食文化。这也是当前海外华文教育中亟需思考的一个课题。
      一、中华烹饪饮食文化在世界人称西方科技发达,又何有中华技艺称雄?但是事实胜于雄辩,在海外,中国菜就使得无数老外心往神驰,也使得众多的海外华人有了安心立命的依靠。在西欧饮食市场,各国菜式餐馆林立,唯中餐馆独占鳌头。美国人称,在世界各地只要有人的地方,就可见到挂大红灯笼的中餐馆。在德国这样固守传统的里,中餐馆也遍布全国。“日本自维新以后,习尚多采西方,而独于烹调一道就嗜中国之味。”在今天日本,中餐、日餐、西餐三足鼎立,中餐已成为大饭店餐饮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近日本又兴起了“药膳热”。眼下的澳大利亚,凡是有市镇的地方必有中餐馆。这几年,尽管澳大利亚经济连年不景气,但中餐业的发展,却一片繁荣景象。前几年,东欧市场一经开放,中式烹饪便一涌而进,中餐馆出现有如雨后春笋。据估计,美国有中餐馆25000家、巴黎1600家、荷兰3000家、比利时3000多家、英国4000多家、马德里81家、维也纳70多家。全世界约有3万余家。与此相伴随,欧美等海外华人素以餐馆业为谋生第一职业。英国华人10万,经营餐饮业的占90%。美国华人80万,有13%从事餐馆业。荷兰华人人口占该国0.3%,但其经营的餐馆却占荷兰餐馆总数2.5%。新西兰华人仅占总人口的1%,其餐馆、快餐店却占全国的30%。仅有一万华人的中美洲小国哥斯达黎加,首都圣约瑟市中心便开了80多家中餐馆。意大利米兰华人才300多名,开设了中餐馆38家。
     中华烹饪饮食文化之所以风靡世界各国,在西方文化背景下长大的老外之所以偏爱中餐,是因为中华烹饪饮食文化有着其他菜系不可比拟的优点。下面我们从中式烹饪饮食文化与世界各大菜系的比较中可以看出。
      提及世界菜系分野,有三大菜系之分:东方菜系、西方菜系和土耳其菜系。土耳其菜系烹饪技艺粗放,可说不足与东西方烹饪媲美。中国烹饪是东方烹饪的代表。这样要想反映中国烹饪的世界领先地位,只须拿中国烹饪与西式烹饪相互比较。
       欧美西方,是当今世界上发达集中的地方。但西方是发达与不发达并存。许多老华侨告诉我们,西人不善治饮食,西人不考究饮食。的确,西式烹饪电气化、机械化程度高,强调营养、热量、速度等等,都值得学习和借鉴。但从总体上说,西餐比较单调乏味。拿英国人来说,他们比较保守,尊重传统的东西,其烹饪也是如此,以原汁原味、清淡著称。美国菜式是在英国菜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所以其烹调方式与英国大体相同,只是美国人注重效率,比英式烹饪更为简化。美国饮食除了“快”字,恐怕再也找不到什么闪光的字眼了。美国是重玩不重吃的。德国菜式也比较简单。俄式菜主要讲究的是数量和实惠。法国烹饪用料考究、口味浓郁、质地鲜嫩,很讲究饮食礼仪和服务方式,是西式烹饪的高水平。法国烹饪发展的高峰期19世纪中晚期出现的一系列烹饪巨著曾为欧美各国普遍接受,奉为标准,可见法国烹饪又是西式烹饪的代表。然而法国人却对中国烹饪饮食文化推崇备至。中餐被法人誉为“世界较好饮食”。在法国人眼里,中国厨师个个像魔术师,那些被称为神秘、古怪的中餐烹调法给世人带出了无穷尽的美味享受。无怪乎半生居住海外,深谙中西文化的孙中山先生早就说过:“单就饮食一道论之,中国人习尚当超乎各国之上。”中国烹饪饮食方式可为“世界人类之师导”。无怪乎西装、电影风行中国,西餐却不能风行中国。前些年,美国一家杂志社曾就“哪个的菜较好吃”的问题作一次民意测验,结果90%的投票者认为:中国菜较好吃。且市场调查显示,美国人对中国菜的接受程度与其教育背景成正比。正如美国著名的民俗家森纳博士所说:“在烹饪方面,中国显露了比任何其他文明都要伟大的发明。”
     二、中华烹饪饮食文化的两个优点
     中式烹饪饮食,首先以味美为其显著特征。烹饪起始于用料。中国人食品发明之多,食域之宽,是举世无双的。中餐原料常用的达3000种,用到的有10000多种。中国菜肴之所以品种上万、风味迥异,成为世界上菜品丰富的菜系,首先源于食谱极其广泛。因为各种菜肴美味首先有赖于原料的本味,菜肴的各种质感也首先来源于不同原料的质地。相比之下,西方人的食物品种则要少得多,翻来复去就是牛肉、马铃薯之类,为数不多。
     刀工精细也是中国烹饪的特长。原料加工要做到大小均匀、长短相等、厚薄一致,不宜太粗太大,以便使原料受热均匀、成熟迅速,保持鲜嫩,也利于出味入味。但西式烹饪通常是使用大块鱼、大块肉、大块鸡鸭做菜,不大懂得讲究刀工。
     中国烹饪以调味精良独步于天下。其调味用料达500多种。既有单一味,又有复合味,味型种类特别丰富,光四大菜系之一的川菜,其大的味型就有24种。中国烹饪调味复杂、细腻,分为烹调前、烹调中、烹调后三阶段进行。而法国烹饪调味主要是调味汁法,浇汁调味毕竟是外在的调味。中国烹饪擅长品味调和,使多种原料、多种调味物质相互作用,或创造新的美味,或消除原料的异味。法国人则通常把组成一道菜的各种原料分别烹制,然后摆放在一起,哪里懂得中餐“混煮”的玄妙高超。
      中国烹饪特别讲究用火。中国菜的难度和主要特色之一就在于火候的独到之功。中国菜烹法之多、之奇、之绝、之不拘一格灵活变通是世界上任何其他菜式无法比拟的。中餐基本烹法近百种(常用的约40种),因时因地因料因味的变化又演化出近千种复合烹法。烹法变化首先在于用火变化。而西菜烹法,说到底主要是烧烤一类。火候会改变原料的质感,会使原料中的物质产生不同程度的溶解和挥发,可以提取美味,去除异味。因此火候的微妙变化,是形成多姿多彩菜肴食品的重要条件。而西式烹饪在用火的功夫上则远不及中国烹饪。
      除了上述特征,营养保健又是中国烹饪饮食文化另一显著特征。不可否认,西式烹饪的较大优点是讲究营养,它以现代营养学理论为依托。然而,使人们料想不及的是,像心血管病、脑血管病、糖尿病、维生素A1(B2)缺乏等当今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文明病”却大都产生于西方。在无数铁的事实面前,人们终于信服了:中式烹饪饮食文化也有营养保健的一面。在饮食结构方面。中国人的饮食结构是粮菜结合,其中粮是主食,菜是副食,包括蔬菜和鱼肉。而欧美历史上畜牧业发达,烹调主料是肉、禽、蛋、奶。据有关资料:如今美国,所有成年人的胆固醇都高于200毫克,处于患冠心病的危险之中。相反,中国人心脏病的发病率只有美国人的5%,心肌梗塞的发病率也只有美国人的7%。正因为当今“文明病”日益泛滥,世人才发现中国饮食如何如何地有益健康。西方现代营养学界的有识之士,已经多次对中国烹饪饮食有利于人类健康生存的科学性作出评价,号召“为了健康拿起筷子”,倡导东方式的“金字塔式的饮食结构”,并且多次呼吁东方人饮食不要西化。在烹饪工艺方面。中国烹饪所发明的勾芡挂糊,不但具有保汁液、保原味、保原形及造色、造形的功能,更有极其重要的保营养、保卫生功能,为西式烹饪所不及。
      在烹调温度方面。有人批评中菜烹制里炒、煎、炸的方法用得过多,这的确值得注意和改进。但中式烹饪常用的蒸、涮、炖、焖等技法,其烹调温度都很低,安全系数高,特别适用于动物性原料,很受西方科学界的称誉。
      后值得一提的是,融美味享受与休身养性为于一体,是中国烹饪有别于西式烹饪的本质特征,中式烹饪特有的药膳变“良药苦口”为“良药可口”,使药与食相得益彰,是世界烹坛上的奇迹,是中华民族对世界人类的伟大贡献。
     我们说,饮食对于人类,起码有两种功能,一是提供营养,以满足人的生理需要;二是提供美的享受,以满足人之心理需要。中国烹饪饮食文化在这两个起码的功能上都出类拨萃。当然,中国烹饪饮食文化还具有超乎世界其他烹饪饮食文化的特殊功能。如中国烹饪饮食活动常被用于礼仪应酬、缅怀先贤、表达人际感情、表示尊老爱幼等等,有着丰富的政治社会学含义,对于这些优点,因笔墨关系不想论及。
     三.中华烹饪饮食文化发达的原因
     1、中国烹饪饮食文化历史悠久。世界各国文明中,唯有中国,其文明不曾因异族的冲击而中断,并长时期保持大一统的历史传承。因此,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居于世界之,中华文化的一统性和继承性极好。这种条件使得中国烹饪饮食文化能够大量沉积,从而形成博大精深的内容。中国烹饪饮食文化的历史,若以陶烹发明开始算起,迄今已经相当的遥远。法国的古典西餐是法国国王的意大利籍皇后把烹调秘诀带到法国宫廷,并从意大利北部烹调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距今天不过是400年的时间。至于真正的法国菜式,它形成于18世纪。法式技巧传播西方成为各国标准,那又是更迟的19世纪中晚期。
      2.中国历史上长时间发达兴盛。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国在世界范围内封建社会形成和上升时期,一直走在各国的前列。这文明发达,其中包含着科技上的先进和发达。难怪乎我们概观中西烹饪饮食文化优缺点的时候,令人惊奇地发现,一切与古代技艺关联的部分我们发达,而西式烹饪饮食的优点部分则通常与现代科技相联系,这难道是偶然的巧合?又者,华人为什么在饮食上更考究,更追求享受,智慧地把饮食这一日常活动变成乐趣,也可能与中国历史上的长时间兴盛发达有关。因为当我们考察社会历史的时候可以发现,发达与追求享受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是互为因果的,相辅相成的。
     3.中国过去许多时候食物并不充裕。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但过去黄河十年九灾,造成饥荒连年。中国历史上也是人口众多,到清朝的时候人口已占了世界的1/4,解决吃饭问题自然显得特别紧要。中国古训称“民以食为天”。中国人见面问候,关心的“吃饭了没有?”中国人所谓“弄碗饭吃”就是谋生的代名词。中国人很需要食物,因此推想神仙、鬼魂也很需要食物,食物便成为较好的供品和祭品。中国历史上治乱兴衰,首先要看吃的问题解决得怎么样,例如:所谓“饥荒连年,盗贼蜂起”,前仆后继的农民起义多数导因于饥寒交迫。可能正是这一食物缺乏,才引来中国先民,无止境地探索食物材料的利用和粗陋食品可口的技法,我中华民族因祸得福。
      4.中华民族形成了重视饮食的传统。饮食活动在华人生活中所处的地位很高这一事实却是毋容置疑的。不但在中国的中国人这样,移居国外的华侨华人也是这样。这已经是根深蒂固的习惯。华人的一切重要活动都包含有饮食这个内容。而西方人则不是这样,他们送礼是送鲜花。婚礼活动主要在教堂。饮食嘛就是饮食,不如精神拯救为高。正因为饮食活动极其重要,使得华人对治理饮食精益求精,颇费心力,于是才有辉煌文化的出现。也正因为业已形成相当稳固的因袭,才使得研究饮食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和久远的继承性,这是中华烹饪饮食文化长盛不衰的重要原因所在,也是中西烹饪饮食文化的相对发达与不发达、没有也不可能在短期内改变态势的原因所在。
     中式烹饪在世界饮食市场如此火爆,但中华烹饪饮食文化在世界的传播实际上还是十分有限的,深度、广度也不够。一是中式餐饮走向海外仅仅一百多年,历史较短。二是从业人员还多属于“半路出家”,真正的导师大厨还十分少。三是海外中餐馆以粤菜为主。中国菜系众多,有四大菜系、八大菜系、十大菜系、十四大菜系之说。但由于华侨华人中广东原籍居多,现在海外流行的中餐仅仅以广东菜系为主。所以说,中华烹饪饮食文化的宏扬与传播还任重而道远。
       加强海外华文教育之中华烹饪饮食文化的教育,是传播中华烹饪饮食文化的重要途径。其次,中华烹饪饮食文化的教育内容,生动活泼,实用性强,加强这方面内容的教育,海外学生学成回去后既可为生活增添乐趣和享受,也为他们增加了一个谋生的手段。与此同时,也可大大丰富华文教育的内容,增强海外华文教育的生命力和吸引力。可以说,加强中华烹饪饮食文化教育,是一举多得,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本文网址: http://www.xdfpr.cn/xingyexinwen/551.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升学专业
24人正在咨询 形象设计专业
28人正在咨询 多媒体制作专业
24人正在咨询 幼儿教育专业
29人正在咨询 电子商务专业
21人正在咨询 护理专业
21人正在咨询 中式烹调专业
29人正在咨询 西式烹调专业
31人正在咨询 中西式面点专业
29人正在咨询 饭店(酒店)服务
34人正在咨询 旅游服务与管理
就业专业
32人正在咨询 时尚西点专业
33人正在咨询 菁英西点专业
27人正在咨询 金典总厨专业
29人正在咨询 金鼎大厨专业
25人正在咨询 西餐主厨专业
24人正在咨询 经典西点专业
17人正在咨询 大厨精英专业
19人正在咨询 行政总厨研修班
21人正在咨询 厨王传承班
26人正在咨询 西点店长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