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迫切需要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技能型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作为支撑;就业是民生之本,当前人民需要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社会需要更加公正、更加和谐。要做到这些,就需要加强职业教育。
胡锦涛总书记2009年12月在广东视察时明确指出:没有一流的技工就没有一流的产品。党和领导人对职业教育在国计民生中重要意义的深刻认识和清醒把握,确立了职业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和教育工作中越来越重要的战略地位。
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推动下,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环境、舆论环境和社会环境得到明显改善。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国职业教育规模迅速扩大。2009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已经发展到14427所,年招生规模873.6万人,校生2178.7万人,毕业生619.2万人,实现了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招生规模大体相当的规划目标。高等职业院校发展到1215所,年招生规模313.4万人,校生964.8万人,毕业生近275.6万人,高等职业院校招生规模占了普通高等院校招生规模的一半,有力地促进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
经过多年努力,职业教育具备了大规模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能力。一个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形式多样、灵活开放、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体系框架已基本形成,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2010年3月18日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年度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上宣布成立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指导委员会,成员由有关政府部门、行业组织、企事业单位、教研机构和职业院校的学者、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教研人员和一线骨干教师等组成。教育部部长袁贵仁为全职委50多名委员一一颁发聘书,由此可见教育部对这项工作的重视程度。
三个第一次传达了一个重要信息,即教育部旨在进一步发挥有关政府部门、行业协会、企事业单位的积极性,加强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和教学工作的宏观指导,推进内涵建设,突出办学特色,促进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