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摘要:有句俗话说,地球上凡是有人的地方就有中餐馆。在英伦三岛上,中餐馆的数量也很多,而它们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也引起了侨界的重视。 华人定居英国已经有100多年历史了,他们把中餐也带到了英国。在15日举行的英国中餐行业发展论坛上,主办方《英国侨报》社长何······

有句俗话说,地球上凡是有人的地方就有中餐馆。在英伦三岛上,中餐馆的数量也很多,而它们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也引起了侨界的重视。
华人定居英国已经有100多年历史了,他们把中餐也带到了英国。在15日举行的英国中餐行业发展论坛上,主办方《英国侨报》社长何家金介绍说,英国中餐产业规模很大,但也存在着亟需解决的问题。他说:“据统计,我们华人大概有18000个餐饮业企业。我们华人餐饮业相当于每年给政府交税50亿英镑。有这么大的企业,这么大的贡献,可华人在英国好象不开心。你问那个厨师,大家不开心。问老板,总觉得这个不可以做下去。到底问题出在哪里,今天我们要找出来。让华人的事业在英国更加繁荣昌盛,我们华人地位节节高。”
中国大使馆侨务参赞李辉在致词时表示,希望论坛能够体现出它“生存、创新、发展”6字方针的精神,找出中餐业今后发展的道路。他说:“我们海外侨胞安身立命的较大经济支柱就是中餐业。毫无疑问,在英国,中餐业是我们华人发展根本、也是第一的支柱。我也希望,通过今天的论坛,大家确实能够各抒己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能够为我们中餐业今后的发展,包括对现在的问题把把脉,对今后的发展能够提出一些建设性、创新性,富有实际意义的意见和建议。”
经过100多年的发展,英国中餐业也由初的以粤菜为主演化成了各种菜系齐全的局面,但从整体上来说,还没有摆脱水平参差不齐的状况。扬州大学烹饪系首届毕业生、大厨周永远认为,必须要加强从业人员的培训。他表示:“很多人从中国不远万里来到英国,一来就进厨房,洗碗打杂,成为一个大厨或者成为一个厨师。我说这种概念是错误的,不对的。我呼吁应该有一种机构来专业培训华人厨师,让我们华人厨师有一个更好的标准,将来为我们中国人和英国人更好地服务。我想应该有这样的机构。在中国来讲,今天的厨师上岗都不是那么容易的。一定要有一定的水准、技能才能上岗。在英国呢,好象随意性很大。你来了以后,几天就可以当大厨了,可以炒菜了,教你什么菜系。大家要把菜系的概念弄清楚。”
专门从事餐饮业人员培训的谢尔瓦尼先生对目前英国中餐业面临的问题也有着清醒的认识。谢尔瓦尼说:“现在华人社区,特别是中餐业面临的较大问题是缺乏厨师。因为大多数在餐馆工作的厨师是从中国来到英国工作。但是现在英国边境署对此施加了很多限制措施。第二个问题是中餐馆在很多年前开业时,是由业主来经营的。但他们的孩子在这个变成了职业从业人员,孩子们不想去经营餐馆。所以问题变成了如果没有人接手,未来由谁去经营餐馆,并使其发展壮大。所以这也成为了中国社区面临的一个大问题。”
当然在英国的中餐馆里,也有表现十分出众的。马来西亚华人杨诚汉经营的凯伊中餐馆从2009年起连续5年被评为米其林星级餐馆,在2011年还被评为英国受欢迎的中餐馆。他认为,一个好的餐馆一定要有吸引回头客的独特之处,要弄清楚自己在做什么。杨诚汉说:“找到问题的答案并不容易,但你必须要在自己的生意里去寻找,找到自己所做事情中的独特之处。但是经常会发现这不是因为顾客在乎来自特定地区的某些食物,经常是与某一餐馆一种情感上的联系,顾客只是因为感觉不错才去。拥有餐馆的人要明白他们在做些什么,为什么能让顾客来就餐,要让顾客有宾至如归的感觉。餐馆里的每一个人都要这样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