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摘要:新华报业网讯 4月18日至20日,省委组织部、省教育厅联合举办的学前教育与职业教育专题研究班,向来自全省各地的政府官员们传递了······
新华报业网讯 4月18日至20日,省委组织部、省教育厅联合举办的学前教育与职业教育专题研究班,向来自全省各地的政府官员们传递了“必须把职业教育摆上更加突出位置”的强信号。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职业教育在迎来大好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更加尖锐的挑战。
省教育厅职教处处长尹伟民用三个“前所未有”来概括职业教育面临的机遇:对职业教育的重视前所未有;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对职教创新发展的需要前所未有;劳动力供给结构性矛盾使职业教育价值凸显前所未有。
“需求热度”前所未有,但职业教育面临的挑战也有增无减。
首先是社会对职业教育认可度低,职校“招生难”由来已久。苏北某县高一学生小芳,学习成绩在班上属“中不溜”。2009年,小芳第一次中考成绩没达到高中“起步线”,可她死活不愿意上职校,觉得“没面子”。回炉一年再参加中考的小芳,成绩同样不理想,但还是花钱上了高中。
“鄙视职业教育的思想在我国根深蒂固,转变需要相当长的过程。”教育部一位官员表示。上海一项4000户入户调查也显示,仅有1%的人愿做工人,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每年都会有成百上千人去竞争1个公务员岗位。
初中生源逐年减少,也成为职业教育面临的新挑战。据统计预测,我省初中毕业生将从2010年的91万人下降到2014年的65万人在右——年均下降6万多人,直接影响职教招生规模。2011年,我省中等职业学校计划招生43万人,比上年的47.82万减少了近5万人。
据介绍,近5年来,我省累计培养中职毕业生192万人,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如此高的就业率,为何也没有摆脱招生困局?
“原因是多方面的。偏见,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南京市鼓楼中专校校长陈建生等业内人士认为,不少家长盲目排斥职业教育,总觉得上职校低人一等,有些家长只想让孩子“当白领”而一味盯着本科文凭,却看不到或不愿意正视这样的现实:社会需要更多的,其实是技能型人才。
教育部权威人士前不久指出,中职教育“招生难”本质上是认识的错位,是社会需求与百姓期望值的错位,需要加以引导。
我省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目前已达42%。而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今天,职业教育有何特别优势,职校毕业生发展前景如何?这方面的“社会告知”也很缺乏。
淮安高职校招办主任孙智敏等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其实,当好“蓝领”照样有出息,常州黑牡丹集团大名鼎鼎的技工邓建军,就是中专毕业成才的。“我们身边还有不少中职校出来的老板、经理、业务骨干,社会却大多不知晓。”究其原因,孙智敏认为,一方面是职教系统对职业教育的价值“推销”不够,另一方面,媒体对高教、普教报道很多,职教则几乎成了“被遗忘的角落”。
政策层面的因素,同样需要关注。“各地普职比虽然保持了1:1,但不少地方政府和教育部门对‘普教’和‘职教’并没有做到一视同仁,在招生批次、生均投入、工作力度上都是厚普教而薄职教。这种状况,应该尽快改变。”一位业内人士表示。